Common Problem
原因:(1) 定影后清洗不充分。
解決方法:(1)定影后需用大量流動水清洗,最好保持20分鐘以上。
原因: (1) 定影液過舊銀粉沉淀加重底片發霧。(2) 定影時間不足,造成底色不夠透明。
解決方法:(1) 更換新定影液。(2) 定影時間保持60秒以上。
原因:(1) 顯影液溫度過高造成過顯。
解決方法:(1)控制顯影液溫度在工藝范圍內。
原因: (1) 舊顯影液,顯影時間過長?! 。?) 顯影時間過長?!?/p>
解決方法:(1) 采用新顯影液,顯影時間短,底片反差好(即黑度好)(2) 縮短顯影時間
原因:(1)環境溫濕度控制不嚴。(2)經顯定影后,干燥過程控制不當。(3) 翻制前重氮片穩定處理不當。
解決方法:(1) A.加裝溫濕度控制器,調節室內達到工藝要求范圍內。 B.作業環境溫濕度控制:溫度為20-270C;濕度40-70%。精度要求高的底片,其濕度控制在55-60%RH。
(2) 按照工藝要求將底片水平放置進行吹風、干燥。不宜吊掛晾干,這樣,易變形。
(3) 應在底片存放間環境下存放24小時,進行穩定處理。
原因:(1) 曝光區域內有灰塵或塵粒存在。(2) 原始底片品質不良。(3) 所使用的重氮片品質有問題。
解決方法:(1)特別要仔細檢查曝光臺面、原始底片及新重氮片表面干凈情況,并進行擦試。(2)在透圖臺面檢查,并進行仔細的修補(需要證明原始底片質量時可采取重新翻制第二張,核查對比如相同,可證明之)。(3)采取將未曝光的原始重氮片直接氨氣顯影,使全片呈遮光的深棕色,再仔細檢查是否有針孔與破洞,如有,就可證明之。
原因:(1) 經翻制重氮片顯影不正確。 (2)原底片材料存放環境不良。
解決方法:(1) 檢查氨氣顯影機故障狀態,并進行調整。(2)按底片材料說明書要求存放,特別要避免光直照或接近氨水存放處。
原因:(1) 翻制重氮底片時,顯影不正確。(2) 原重氮片材質差。
解決方法:(1) A.檢查顯影機是否發生故障。 B.檢查氨水供應系統,測定濃度是否在Be‘26(即比重為1.22)以上。(2) 測定原底片材料的光密度Dmax是否在4.0以上。
原因:(1)選擇的曝光工藝參數不當。
解決方法:(1)A.選擇適當的曝光時間。 B.可能重氮片存放環境接近氨水或有氨氣存在,造成不同程度的顯影所至。
原因:(1)原采用的底片品質差。(2)曝光機臺面抽真空系統發生故障。(3)曝光過程中底片有氣泡存在。
解決方法:(1)檢查原底片線路邊緣的成像狀態,采取工藝措施改進。
(2) 認真檢查導氣管道是否有氣孔或破損。
(3) 檢查曝光機臺面是否沾有灰粒;檢查子片與曝光機臺面所墊黑紙是否有凹蝕或折痕。
原因:(1)曝光機光源的工藝參數不正確。 (2)需翻的重氮片面積超出曝光框之最佳范圍。
解決方法:(1) 采用儀器測量紫外光源燈能量的衰減,如超過使用壽命應進行更換。
(2) 根據生產情況縮小拼版面積或由于光源太近,將光源提高以拉開與曝光臺面的適當的距離,確保大尺寸的底片處于良好的感光區域內。
原因:(1)曝光參數選擇不當。(2)原底片的光密度未達到工藝數據。
解決方法:(1)根據底片狀態,進行優化曝光時間。(2)測定光密度,使明處達到Dmax4.0數據以上;未要求透明部分其光密在Dmin0.2以下。